最近,一組“棒棒”(川渝方言中對搬運工的稱呼)父子十年對比照走紅網(wǎng)絡。十年前父親左手扛著重物右手牽著幼童,十年后在相同地點,父子相擁、笑容洋溢。而據(jù)媒體報道,通過十年奮斗,這個家庭在重慶買了一套房,還開了一家喜糖店,也有計劃出去旅行一次。
這個故事是勵志的,也很快在媒體上化為“努力就有希望”的正能量,激勵著讀者們懷抱夢想、奮力奔跑。當然在勵志故事的瑰麗詮釋之外,一些細節(jié),也勾勒了生活本身的粗糲,比如“他曾擔過235公斤的貨物……手上的老繭越來越多,指關節(jié)漸漸變形”,實現(xiàn)夢想所需付出的努力,并不是輕飄的。
除了情緒化的感動之外,這則暖新聞,其實也可以細致琢磨一番。比如“棒棒”可以在重慶買房,也得益于在大型城市中重慶相對較低的房價。否則,這則感人故事的核心元素——“購房置業(yè)”——恐怕無從談起。由此可見,包括房價在內(nèi)的經(jīng)濟背景,影響個體命運的權重之大。努力是否就能實現(xiàn)安居夢,除了個人因素外,也與整個大環(huán)境緊密交織,各地掌握決策者也該有所思考。
同樣值得關注的,還有以“棒棒”為代表的、并不衣著光鮮的城市體力勞動者。媒體鏡頭常聚焦于城市流光溢彩的繁華,其實穿透表皮,到深層肌理看一看,多少肩扛手提、滿身塵土的人,也是城市運轉發(fā)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。他們在城市獲得更多的就業(yè)機會,也始終在為城市的發(fā)展提供充足的支撐。年關將至,城市常住居民應該能實打實地體會到勞動群體返鄉(xiāng)后帶來的生活成本上漲。
既然感動于他們的故事,也必須承認他們的價值。在當前不少城市打出重點吸引“高學歷人才”“高凈值人群”等等宣傳口號下,這一勞動群體也應該被關注到:在城市中,大概沒有人是不需要點份外賣、打掃房間、水電維修的,城市無法拒絕也不能拒絕各類勞動者。在拿社會整體財富對部分人群進行補貼、優(yōu)惠之外,不能忽視社會整體的利益平衡,當關照體力勞動者的權益。否則,城市運轉必然會受制于勞動鏈條上某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缺失,造成社會成本抬升。就像沒有一棟建筑,是可以抽掉其中幾層、直接“摩天”的。
“棒棒”十年拼搏然后買房,其值得肯定之處還在于流動性,人能夠通過努力實現(xiàn)財富、階層的流動。在今天,已經(jīng)無人能否認這種流動性對穩(wěn)固一個社會的支撐作用。而保持這種流動性,不全靠“努力就有希望”的精神鼓舞,社會政策如何安排流動的通道與秩序,也顯得尤為重要。
關鍵詞: “棒棒”十年扛出一套房